視網膜疾病 視力嚴重下降,視網膜色素變性癥狀?
1.功能改變
(1)夜盲 為本病早出現的癥狀,常始于兒童或青少年時期,且多發生在眼底有可見改變之前。開始時輕,隨年齡增生逐漸加重。
(2)暗適應檢查 早期錐細胞功能尚正常,桿細胞功能下降,使桿細胞曲線終末閾值升高,造成光色間差縮小。晚期桿細胞功能喪失,錐細胞閾值亦升高,形成高位的單相曲線。
(3)視野與中心視力 早期有環形暗點,位置與赤道部病變相符。其后環形暗點向中心和周邊慢慢擴大而成管狀視野。中心視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隨病程發展而逐漸減退,一般照明下,當周邊視野全部喪失后,中心視野尚存5°~10°,患者處于管視狀態。后中心視野也漸喪失,終于完全失明。RP自然病程中,視野每年損失4.6%。
(4)視覺電生理ERG 無反應,尤其b波消失是本病的典型改變,其改變常早于眼底出現改變。EOG LP/DT明顯降低或熄滅,即使在早期,當視野、暗適應、甚至ERG等改變尚不明顯時,已可查出。故EOG對本病診斷比ERG更為靈敏。
(5)色覺 多數患者童年時色覺正常,其后漸顯異常。典型改變為藍色盲,紅綠色覺障礙較少。
2.檢查所見
本病早期雖已有夜盲,眼底可完全正常,隨病程進展而漸次出現眼底改變。RP典型的眼底改變主要有視乳頭顏色蠟黃,視網膜血管狹窄和骨細胞樣色素散布三聯征。
3.臨床變異
RP絕大多數為典型病例,三聯征常見。常見臨床變異或者非典型RP有以下幾種
(1)單眼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非常少見。診斷為本型者,必須是一眼具有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典型改變,而另眼完全正常(包括電生理檢查),經五年以上隨訪仍未發病,才能確定。此型患者多在中年發病,一般無家族史。
(2)象限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亦甚少見。特點為病變僅累及雙眼同一象限,與正常區域分界清楚。有相應的視野改變,視力較好,ERG為低波。熒光造影顯示病變區比檢眼鏡下所見范圍大。本型常為散發性,但也常染色體顯性、隱性與性連鎖隱性遺傳的報告。
(3)中心性或旁中心性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亦稱逆性進行性視網膜色素變性。初起即有視力減退與色覺障礙。眼底檢查可見黃斑部萎縮病變,有骨細胞樣色素堆積,ERG呈低波或不能記錄。早期以錐細胞損害為主,后期才有桿細胞損害。晚期累及周邊部視網膜,并出現血管改變。
(4)無色素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是一種有典型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各種癥狀和視功能的檢查所見。檢眼鏡下亦有整個眼底灰暗、視網膜血管變細、晚期視盤蠟黃色萎縮等改變,無色素沉著,或僅在周邊眼底出現少數幾個骨細胞樣色素斑,故稱為無色素性視網膜色素變性。有人認為本型是色素變性的早期表現,病情發展后仍會出現典型的色素。因此不能構成一單獨臨床類型。但亦確有始終無色素改變者。本型遺傳方式與典型的色素變性相同,有顯性、隱性、性連鎖隱性遺傳三型。
(5)白點狀視網膜變性 為罕見的家族性遺傳性視網膜變性,眼底可見特征性的廣泛散布的白色斑點,其可隨病情的進展而出現原發性視網膜色素變性的特征。眼底可見圓形或橢圓形白色點,大小相對均一,可融合。常不侵及黃斑中心。造影顯示白點為窗樣透見熒光。此需要同眼底白色斑點相鑒別,它是一種先天性靜止性夜盲,除夜盲外,視力、視野和色覺始終正常。
(6)Biette結晶樣視網膜病變 Biette1937年首次報道,表現為閃亮的黃白色結晶位于視網膜的后極和角膜緣淺層,伴有色素沉著的毯層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脈絡膜硬化。
(7)靜脈胖色素性視網膜色素變性 表現為靜脈旁的視網膜色素上皮脫色素,骨細胞樣色素斑。
(8)小動脈旁色素上皮保留型視網膜色素變性 在廣泛的視網膜色素上皮變性萎縮區小動脈旁的色素上皮正常。
(9)Leber先天黒蒙 發病早,出生時就有可能視力嚴重受損,眼球震顫,眼底表現為色素性改變。預后極壞,嚴重夜盲,視野縮小,終完全失明。
(10)其他綜合征中的視網膜色素變性 Usher綜合征和Bardet-Biedl綜合征以及代謝異常所致的視網膜色素上皮變性。
仍有疑問?請撥打4006303120,貴陽愛爾眼科醫院眼底病醫生助理為您全面解疑。
關注愛爾眼科官方微信!
愛眼護眼早知道,還可直接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