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癥狀 近視矯正手術發展簡史
1949年,一位名為Jose Barraquer的哥倫比亞醫生用自制的微型角膜刀切下一層薄薄的角膜組織,冷凍后雕刻成類似角膜接觸鏡,再縫合到角膜上,此為原位角膜磨鑲術的雛形。后來,Jose Barraquer被尊稱為屈光手術之父。
1988年,Jose Barraquer的學生Luis Ruiz醫生發明了一種新的技術——自控板層角膜成形術(ALK),先用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帽,取下存放于盤中,然后用微型角膜刀在角膜基質床中央切除一盤形小“鏡片”,再將角膜帽復位。
隨著準分子激光的發展,1989年意大利醫生Lucio Buratto首次將板層角膜成形術(ALK)與準分子激光相結合,用微型角膜刀制作一角膜帽,運用激光技術在角膜帽的基質面進行切削,再將角膜帽復位。此方法稱為準分子激光基質內角膜磨鑲術,簡稱ELISK。
1991年,希臘醫生Ioannis Pallikaris以微型角膜刀切一帶蒂角膜瓣,翻轉角膜瓣,在角膜基質床上行準分子激光原位切削,其后角膜瓣復位,首次完成了LASIK手術。
經過嚴格的四期臨床考核,LASIK終于于1999年經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獲準在美國全面推廣。我國國內開展LASIK起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正是由于它的性和有效性也越來越被廣大近視眼患者所接受。
關注愛爾眼科官方微信!
愛眼護眼早知道,還可直接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