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癥狀 白內障與現代手術的療效
對于白內障的治療目前尚無療效肯定的藥物,以手術治療為主。眼科醫生手術治療白內障,就是要通過手術將混濁的晶狀體摘除。那么,摘除了自身的晶狀體對眼有什么影響呢?人眼的晶狀體除了有透光作用外,還有一個作用是起一個凸透鏡,即放大鏡的作用。人缺少了晶狀體這個凸透鏡,即形成高度遠視狀態,看東西就會不清楚,所以手術摘除晶狀體后,還必須要植入一個人工晶體,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工晶體植入術。人工晶體植入的目的是矯正由于手術摘除晶狀體以后所造成的高度遠視。
自從開展白內障顯微手術以來,白內障摘除的方法不斷改進。從傳統的手術方法白內障囊外摘除術發展到較為的白內障超聲乳化術,其間經歷了從大切口到小切口的過渡。前者的切口大,但目前這種方法還不會被淘汰。因為有些不適合白內障超聲乳化術的患者,還需要采用這種手術方法。后者的特點是切口小,術后散光小,手術后視力恢復快,術中及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如術后發生意外受傷,不致于原傷口破裂。
白內障治療——古老又高新
白內障,尤其是老年性白內障,是常見的眼病之一,是第三世界國家中位致盲眼病,占致盲眼病的25%~50%。據WHO統計,當今世界有1500萬白內障致盲患者,而我國普查分析,約有400~500萬白內障患眼待手術。
醫學上把人眼內晶狀體的混濁叫白內障。晶狀體是眼內惟一的一個有聚集光線能力的完全透明的凸形狀的組織,它把來自外界經角膜和瞳孔進入的光線,集聚到視網膜上,形成清晰的圖像,這樣人們才能看到五彩繽紛的萬象世界。如果晶狀體混濁不透明,所看的東西就變得模糊不清,嚴重者則看不到外部世界,患眼的瞳孔由黑變白,故人稱白內障。
白內障有多種類型,先天性、外傷性、并發性等,其中主要是老年性白內障。在我國,50歲以上的人散瞳檢查可發現,有不少人有不同程度的晶體混濁,60歲以上已為常見,70歲以上多達90%~95%。
老年性白內障的發生如同人體衰老一樣,雖經幾十年大量的研究,原因仍不十分明確。目前多數學者公認白內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年齡相關,初的和主要的因素是氧化損傷致使晶體蛋白結構的改變。相信在人類全部基因密碼解密后,隨著納米技術的發展,可望對白內障的成因有明確的解釋。
白內障的治療,在古巴比倫草書、埃及金字塔羊皮書及中國甲骨文中都有記載。但直至今日,尚無一種真正有效的藥物可阻止白內障的發展。但眼科醫生并不放棄努力,他們用手術治療給老年白內障患者帶來光明。
公元前150年,希臘醫生Celsus用一扁針插入眼內,將混濁晶體從瞳孔撥開,壓至下方,這就是早的白內障針撥術。1745年,法國醫師Daviel劃時代地開創了白內障摘除手術,其方法是把眼球切開,取出白內障。1949年,英國醫師Ridley用手術取出混濁的晶狀體,在原來位置植入一個人造的透明的晶狀體,效果出奇地好,且方法,因此,在全世界迅速推廣。人工晶體植入術是人類個有功能人造器官的取代手術,這種手術可使95%的人術后獲得0.5以上的矯正視力。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超聲乳化手術于60年代應用于臨床。超聲乳化手術是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改進與發展。經典的植入手術是經角膜緣切口,切除晶體前囊中央部分,把混濁的晶體從此切口中取出,然后植入人造的晶體,縫合切口。超聲乳化手術是用一種超聲波導入眼內,把混濁變硬的晶體粉碎呈乳狀,吸出,再植入人工晶體。這樣切口小愈合快,術后散光小,不用縫線,甚至可在門診手術,如果合并植入可折疊人工晶體,效果更好。
為適合我國廣大中小城市,甚至大城市中較晚的白內障患者的需要,眼科醫生又改進手術方法,發明一種小切口人工晶體植入術。此術式繼承發揚了超聲乳化術的手術技巧和用具,改進了傳統常規手術。由于手術中不用超聲乳化儀,所以術中無超聲能量的損傷,切口只需縫合1~2針,甚至不縫,術后反應也小。
科學之路永無止境,眼科醫生并不滿足現狀。他們已經研究并即將推出的是激光乳化術,即用YAG激光或Erbium(鉺)激光替代超聲波將晶體粉碎乳化,從而使切口更小,幾乎不產生熱量,對組織損傷更小,為下一步植入有調節力的人工晶體做準備。
白內障是晶狀體部分或全部混濁的一種眼科疾病。有先天性和后天性兩大類。老年性白內障發病年齡多在50歲左右,系晶狀體退行性改變所致。雙眼可先后發病或同時發病。臨床上初起時眼前出現固定性飛蚊癥、復視或雙眼多視癥,瞳孔有不同程度的發白至完全變白,視力逐漸下降至消失,僅有光感。
關注愛爾眼科官方微信!
愛眼護眼早知道,還可直接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