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預防 眼科年會發表:青少年防控近視可多戶外活動
4月1日,在第三十屆亞太眼科學會年會暨中華醫學會第二十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眼視光學單元:近視》的專題報告會上,會議主持人、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視光學組副組長、中南大學愛爾眼科學院副院長楊智寬教授提出了一個研究課題:戶外活動防控青少年近視眼與光譜性質有關嗎?該研究可能將為近視防控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楊智寬教授主持第二十次全國眼科學術大會《眼視光學單元:近視》專題會議并作專題發言
戶外活動能抑制近視?專家建議讓孩子多到戶外撒野。
研究表明,每日在戶外活動累計3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僅0.8%;戶外活動1小時的孩子近視率則為3%;每日戶外活動僅半小時的孩子近視率為24%。戶外活動時,孩子的眼睛和身體接觸陽光可促使人體分泌更多的多巴胺,有效地抑制眼球的增長,從而抑制近視的發生和發展。
“戶外活動是抑制近視眼發生、發展的一個獨立的保護因素。所以說,只要你呆在室外,哪怕不運動,都可以預防近視眼的發生。”楊教授向與會專家介紹了這個已經被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過的結論。
他介紹,有科學家做過此類實驗研究。實驗中,學生A組比學生B組每天多一個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三年過后,對比這些學生近視眼的發病率。該實驗證實了此前流行病學上得出的,戶外運動可抑制近視眼發生、發展的結論,而且得到了直觀的數據:參加戶外活動組的學生比對照組的學生,近視眼累積發病率低了十個百分點。—— 所以,讓你的孩子到戶外去盡情撒野吧!
孩子們盡情地在草地上、陽光下玩耍
戶外活動抑制近視與光譜性質有關?探索面紗背后的科學真相。
戶外活動到底為什么跟近視眼防控有關系?其原理和機制是什么?楊教授及其團隊成員決定從光譜的性質來著手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究。
戶外太陽光由全光譜組成,其可見光中有赤橙黃綠青藍紫七個顏色。但是,室內的光卻只有紅、綠、藍(RGB)三個基色,即使我們能夠在電視、電腦、熒光燈中看到五顏六色,這也是由三基色混合而成的。
基于此,楊教授及其研究者在不同階段的實驗中,把細胞、豚鼠分別放置在全光譜和室內RGB光譜中,探究光譜組成與近視保護因素的關系,逐步揭開這個神秘的科學面紗。
“猶抱琵琶半遮面”,科學的謎底總是不容易揭開。研究的初步成果是:戶外活動抑制近視發生發展的作用可能與光譜組成有關,但是,是否有直接的聯系,有何種關系,還有待下一步的調查研究。而下一步的實驗已經在開展,楊教授及其博士生將選取猴子來做進一步的實驗。結果如何?值得期待。
了解更多:
楊智寬教授此次專題報告內容在其2011年發表于《中華眼視光學與視覺科學雜志》的“全光譜光照對體外培養的人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分泌多巴胺功能的影響”和2014年10月發表在世界眼科雜志IOVS的“The Effect of Spectral Property and Intensity of Light on Natural Refractive Development and Compensation to Negative Lenses in Guinea Pigs”這兩篇論文中有詳細闡述。
楊教授的專題講話詳實精彩,與會的眼科醫學代表們紛紛拍照記錄

關注愛爾眼科官方微信!
愛眼護眼早知道,還可直接咨詢醫生